暑期实习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,但在实习过程中,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。卫生健康学院为确保同学们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、职业安全和健康安全,特制定本指南,请全体实习生严格遵守。

个人健康防护
1、防疫安全
遵守实习单位的疫情防控要求,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保持社交距离。
如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立即报告带教老师并暂停实习,及时就医。
2、个人卫生
实习期间注意手部消毒,避免用手触摸口、鼻、眼。
在医疗机构实习时,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。
3、健康检测
每日记录体温及身体状况,发现异常及时上报。
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交通外出管理
1、通勤安全
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,避免无证驾驶或乘坐非法营运车辆。
夜间实习或加班时,建议结伴而行,避免单独行动。
2、外出报备
实习期间如需离开实习单位或所在城市,必须提前向带队老师及实习单位报备。
避免前往危险区域(如水库、未开发山区等)。
心理社交安全
1、心理调适
实习期间可能面临压力或挫折,及时与导师、同学或心理咨询师沟通,避免情绪积压。
2、人际交往
尊重实习单位的同事和患者,避免冲突;如遭遇职场骚扰或不公正对待,立即向学院反映。
谨慎使用社交媒体,不得泄露患者隐私或单位内部信息。
职业操作规范
1、医疗规范操作
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操作规程,不得擅自操作医疗设备或执行未授权的医疗行为。
接触患者体液、血液或医疗废弃物时,必须佩戴手套、护目镜等防护用品。
2、锐器伤防护
使用针头、手术刀等锐器时需格外小心,用后立即放入专用锐器盒,避免二次处理。
如不慎发生锐器伤,立即按“挤压-冲洗-消毒-报告”流程处理,并及时进行职业暴露评估。
3、化学生物安全
接触消毒剂、试剂等化学品时,需做好防护(如戴手套、口罩),避免直接吸入或接触皮肤。
实验室内禁止饮食,避免生物污染。
1、突发事件处理
如遇火灾、地震等紧急情况,保持冷静,听从单位指挥,按应急疏散路线撤离。
在医疗机构实习时,熟悉急救流程和应急设备(如灭火器、AED)的位置。
2、事故报告
发生任何意外,第一时间报告带教老师和学院负责人。
保留相关记录,便于后续保险理赔或医疗处理。
专业安全要点
1、护理专业
临床操作安全:
静脉穿刺、导尿等操作需在带教老师监督下完成,严禁独立执行侵入性操作。
搬运卧床患者时使用辅助工具(如翻身枕、移位机),避免腰部损伤。
感染高风险科室防护:
在急诊、感染科、手术室实习时,需额外佩戴N95口罩、防护面屏等。
接触传染病患者后,按规范脱卸防护装备并彻底消毒。
2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
物理治疗安全:
操作理疗设备(如超声波、电疗仪)前检查线路及参数,避免烫伤或电击。
为患者进行关节松动术时,注意力度和角度,避免造成二次损伤。
运动康复防护:
指导患者训练时全程陪同,防止跌倒或肌肉拉伤。
自身注意正确姿势,避免长期弯腰引发职业性腰椎疾病。
3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
婴幼儿照护安全:
喂食时确保婴幼儿坐姿正确,避免呛噎;禁止提供细小坚硬食物(如果冻、坚果)。
换尿布或洗澡时始终单手护住婴幼儿,防止跌落。
突发情况应对:
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(婴幼儿版)及高热惊厥处理流程。
发现婴幼儿异常情绪或身体症状(如皮疹、持续哭闹),立即报告园方保健医生。
安全无小事,责任重于山。希望同学们在实习中始终绷紧安全弦,以严谨的态度、规范的操作圆满完成实践任务,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!